配備銳鳶無人機的陸軍戰術偵蒐大隊,將在本週五正式移編海軍。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facebook 配備銳鳶無人機的陸軍戰術偵蒐大隊,將在本週五移編海軍。海軍退役中將李晧認為,對海軍而言,這種遙控距離僅及於近海的飛行偵搜器,在灘岸決戰前,一無所展,而灘岸決戰則因無航控據點、無作戰鍊聯結,僅聊備一格。國防預算這麼花,戰備整備這麼混,令人深思。國防部規劃將中型的銳鳶無人機移撥海軍,主要考量是增進海軍掌握台灣周邊海域動態的能力。因銳鳶無人機擁有較長的滯空時間,偵蒐海域也較廣,但成本相對低廉。移編前一年,陸軍戰術偵蒐大隊已進駐各地機場,開始接受國防部聯二指派,出海進行不明艦艇偵搜。不過,李晧透過臉書留言評論說,為什麼不看看當初研需案和作需文件,如今移編,當初需求的必要性,對陸地防衛的地面作戰,如何滿足越地平、地障的偵搜?戰力的衰退,就是這樣搞的。至於海軍,李晧認為,對這種遙控距離僅及於近海的飛行偵搜器,在灘岸決戰前,是一無所展,而灘岸決戰則因無航控據點、無作戰鍊聯結,形成聾子的耳朵,僅聊備一格,等報廢而已。國防預算這麼花,戰備整備這麼混,才是最需令人深思的。李晧表示,銳鳶這種遙控無人載具,運用上有兩項要點,首先是籌載,也就是偵蒐方式、距離和解析度,其次是遙控方式、有效作業距離和抗干擾程度,銳鳶是以UHF頻段控導的無人載具,所以有效作業距離概在30浬之內(還不保險),無抗干擾能力,偵蒐以照相、攝影為主,也就是3浬以內,對海軍與國防監偵而言,離島30浬以內,如果還搞不清楚目標性質,就乾脆自我了斷算了。所以當初購置這種戰具,其目的為何,一定要查索研究需求原因,然後再問作戰需求文件上,是如何確認這個戰具的必要性、運用構想和數量、性能需求,如今匆促改置,又係符合何種作戰?這些問題一連串發出之後,就會出現用一百個謊言去圓一個彌天大謊,就是當初根本是決策錯誤,如今尾大不掉,以「易置」擺脫責任追究,這才是他所謂的「銷耗預算」和「矇混戰備」,這兩者肇致戰力殘破和戰機縱失,未來代價,將是用血、用命、用國祚去填補。對於中科院公布銳鳶作戰半徑達600公里,李晧說,如果單以諸元而見,確實發布的性能如此,但是以UHF傳遞控制信號,其有效距離以30浬估計,是常態也是經驗數字,至於操控作業距離,涉及遙控機操縱者所能掌控距離,地球曲率,遙控機高度,加上遙控信號有效距離與高度,才是作業實踐,另外有關導控命令,必然以載波編以訊息命令,使遙控機執行上、下、左、右命令,所謂抗干擾,應能應付雜訊蓋台外,還能對脈波欺騙干擾具備能力,所以不是說在遙控信號台附近,某一距離能夠識別干擾,而這距離又遠遜於作業距離極限,綜此「廣告詞」不是戰場實踐,廣告詞也不是主宰戰場的理性。前陸軍南測中心指揮官張俊達也留言表示,原本是為地面偵查設計的移給海軍?人從陸軍抽,在陸軍訓,在陸軍成軍,他形容「辛辛苦苦拉拔大的女兒給土匪搶了」。而據了解,中科院研發的無人飛行載具UAV,最初構型是中翔二號,海軍曾以「翔鷹計畫」為名,研究採購12架UAV,部署在東部海軍神鷹基地,執行長程海上監偵、目標識別任務,中科院曾向海軍簡報,但全案最後遭國防部退回,未能成案。在前國防部長李傑力推之下,陸軍後以「銳鳶專案」為名,建案編列近37億餘元加以採購。按中科院公布過銳鳶無人飛行載具系統諸元,包括載具、地面控制中心、地面控制站、起降操控台等裝備,載具起飛時需要300公尺跑道,最大飛行速度每小時180公里、最大滯空時間10小時、最大飛行半徑600公里、最高飛行高度4572公尺?
4EE4E7DA53B99E00
arrow
arrow

    vickilrqa3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